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辽宁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现状与问题研究

来源: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1-27 13:1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辽宁省是少数民族大省,少数民族人口绝对数排全国第五位,是全国民族工作大省之一[1]。各个民族在辽宁创造出了属于本民族独有的特色文化,代表着辽宁地区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

辽宁省是少数民族大省,少数民族人口绝对数排全国第五位,是全国民族工作大省之一[1]。各个民族在辽宁创造出了属于本民族独有的特色文化,代表着辽宁地区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成就。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发展关系着全省文化和经济的发展,更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实现新时代文化建设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维度。

一、辽宁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现状

(一)辽宁省少数民族人口及分布情况

辽宁省56个民族俱全,有满族、蒙古族、回族、朝鲜族和锡伯族5个世居少数民族,其中,“满族、锡伯族人口居全国第一位;蒙古族人口仅次于内蒙古自治区居全国第二位;朝鲜族人口居全国第三位。”[2]辽宁省拥有8个民族自治县,56个民族乡。辽宁省的6个满族自治县中有5个位于辽宁东部地区。2个蒙古族自治县均位于辽宁西部地区,其余地区显现“大杂居小聚居”的现象。

(二)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和民族文化底蕴

辽宁省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丰富,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各族人民为辽宁的文化积淀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从民族文化遗产角度看,各个少数民族文化占据了辽宁省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相当比例,其中沈阳的“一宫两陵”(沈阳故宫、清昭陵、清福陵),本溪的“五女山山城遗址”已经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除此之外,被称为是“东北佛教造像之最”的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简称“阜蒙县”)的海棠山摩崖造像,朝阳佑顺寺、喀左县精严禅寺古塔,辽阳的东京城,沈阳的锡伯家庙,阜蒙县敖包等都是与民族文化相关的历史文物古迹。辽东满族民间故事、满族剪纸、刺绣、社火、地秧歌、满族传统体育,阜新东蒙短调民歌、阜蒙县蒙古贞文化、朝鲜族农乐舞、乞粒舞等根植于日常生活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群众生活中依然活态传承,生生不息。

辽宁民族地区也各具特色。满族、朝鲜族人口比例较大的辽东地区森林资源丰富,自然景观优美,拥有独特的地质条件和自然奇观。蒙古族人口比例较大的辽西地区,属于科尔沁草原的边缘地带,在古代生物的考古发现上作出过重要贡献。各民族杂居的辽北地区是新中国重工业的摇篮,辽南地区海洋资源丰沛,气候景色宜人。辽宁少数民族在分布上,除去城市中散居民族的整体生活水平较高以外,民族聚居区人民大多居住在自然资源丰富而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的地区。

(三)辽宁省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现状

国家对于少数民族文化发展非常重视。从《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到党的十九大报告,国家先后提出众多保护少数民族文化、促进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发展的国家战略和方针政策。从辽宁省的具体落实和实施情况上看,省内各市县积极贯彻执行国家和部委文件精神,制订促进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扶植政策,开展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种类、数量、分布状况、生存环境的普查,加强对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和认定,通过设立博物馆、图书馆、资料库、乡镇文化站等形式加强民族文化的保护。政府通过与众多民族文化研究机构、组织和社会团体的合作形成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智库。辽宁民族宗教问题研究中心、省市社会科学院以及各大高校的民族研究中心,协同推进少数民族文化的研究和发展工作,现已形成了有关满族文化研究比较成熟的机构组织。蒙古族、朝鲜族、锡伯族、回族等民间组织机构,一定程度实现了民族文化的数字化保护。

辽宁省民族地区,特别是民族文化特征明显的各少数民族自治县,积极挖掘民族文化资源,推进少数民族文化的产业化。沈阳的“一宫两陵”、桓仁县的五女山等为代表的民族历史建筑(遗址)知名度极高,岫岩、新宾、北镇满族剪纸等民间手工技艺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和“非遗”项目名录;满族地区拥有水洞、关门山、五女山、青山沟等极为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抚顺市的“满族风情节”、桓仁县的“满族风情园”、昌图县朝鲜族民俗街、丹东市三道河朝鲜族民俗村、盘山县红岩朝鲜族民俗村、阜蒙县“蒙古贞之夏”“查干哈达睦邻节”等依托少数民族村落的节庆礼仪活动深受群众的欢迎。将少数民族文化与旅游业相结合,通过少数民族文化会展、少数民族节庆活动等旅游项目,可以带动民族文艺表演、民族风味饮食、民族手工业等相关行业发展,将民族地区的自然资源与文化资源、人文景观相结合,形成具有各少数民族特色的文化产业。

文章来源:《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 网址: http://www.lnszxb.cn/qikandaodu/2021/0127/599.html



上一篇:文化自信:辽宁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精神旗帜
下一篇:辽宁农业电子商务发展分析

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投稿 | 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部| 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版面费 | 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论文发表 | 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